青春讲堂第7期 浅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对策 【日期:2014-5-15】【作者:团市委】【浏览次数: 】
主持人: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乐乐,欢迎收听这一期的青春讲堂。本期节目主要想跟大家聊一下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介绍一下今天节目的嘉宾是市检察院董宁。你好,欢迎来到青春讲堂。 嘉宾:你好,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市检察院的董宁。今天来主要是想跟大家浅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对策。 主持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强对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认识,建立健全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机制,从战略和策略等多方面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这一难题,是关系现实大局和未来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态势,那么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什么呢?又是呈现什么特点呢? 嘉宾:主持人提了这些问题,我们先来看以下几个案例: 案例一:犯罪嫌疑人史某,男,19周岁,初中未毕业辍学;犯罪嫌疑人贾某,18周岁,职业高中未毕业辍学。 案情: 二名嫌疑人无业,经常吃住在网吧通宵上网,常去迪厅玩乐。因手头比较紧,二人决定合伙抢劫。2012年9月份凌晨,两人开车来到公路阻截过路的大货车司机,拿铁棍等向多名司机索要钱财,共计数千元。同年12月份,史某、贾某因涉嫌抢劫罪被公安机关捉获。 案例二:犯罪嫌疑人楚某,男,18周岁,初中未毕业辍学。2010年因犯寻衅滋事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案情:嫌疑人楚某辍学后一直处于无业状态,常与他人打架闹事。2011年5月份,楚某送朋友张某去医院,在就医过程中,楚某在医院闹事,持刀威胁医生,打碎医院化验室门窗等。同年12月份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公安机关捉获。 主持人: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分析出很多内容。 嘉宾:是的,结合所办理案件,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作为特殊年龄段的一个群体,青少年抢劫犯罪也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通过以上几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以下几种特点: 1、从犯罪形式来看,共同犯罪、合伙作案较多。青少年年龄较小、情感脆弱、依附性强,容易形成“小团体”,互相影响较强,如果其中一人有犯罪意识,就可能形成共同作案。再加上一些青少年过早辍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常聚一起酗酒闹事,甚至模仿影片中黑社会组织,成立帮派或团伙。 2、从犯罪性质来看,严重犯罪多,手段残忍,后果严重。青少年正处于快速成长的发育阶段,生理发育很快,而心理发展相对较慢,在思想上表现不成熟,易受到外界刺激、鼓动,产生感情冲动,从而走向极端或者严重伤害、行凶杀人,或暴力抢劫、实施强奸,犯罪手段恶劣,带有一定程度的疯狂性。 3、从犯罪年龄来看,逐渐趋向低龄化。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在收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当中已满14周岁但不满16周岁的人数所占比例逐渐增多,而因不满16岁不予刑事处罚和不满14岁不负刑事责任的青少年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些少年从10-13岁就开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4、 涉案青少年文化素质不高。大多受教育程度低下,法制观念薄弱,其中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者居多。另外,部分在校青少年厌学情绪强烈,经常迟到旷课,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家长训斥,同学看不起,老师不关注,以致自暴自弃。 5、单亲家庭子女占涉案青少年比率高,涉案青少年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居多,尤其以父母离异的为最明显。犯罪起因趋向涉网型,涉案青少年基本上上网成瘾,网络游戏似乎成了生活的全部。缺少资金、暴力倾向导致青少年抢劫案件的多发。 主持人:那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你认为都有哪些呢? 嘉宾: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差。青少年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认识能力差,对许多社会现象没有正确的见解和观点,自己认为正确、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就好坏不分地吸收,以致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和一些宣扬暴力的影响,盲目崇拜暴力,往往具有反社会的野蛮英雄观。另外,青少年社会阅历浅,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很容易被人引诱,有时可能稀里糊涂地就加入了犯罪团伙,不知不觉地走上了犯罪道路。调查发现,一些学生因迷恋网吧而荒废学业,又因害怕家长和老师管教而弃学出走。也有的学生模仿网络游戏中的暴力情节,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2、畸形膨胀的物质需要得不到满足。青少年时期是个人需求最多、最强烈的时期,加上青少年虚荣心较强,喜欢相互攀比,一旦物质欲求通过正常渠道得不到满足时,就可能通过偷、抢等非法手段和方式去达到目的。另外,也有的青少年好吃懒做,不务正业,企图不劳而获,有时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求,便采取极端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3.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社会上蔓延,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道德标准等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常常对涉世不深、判断能力较差的未成年人起导向作用。含有色情、暴力、赌博、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乘隙而入,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少年腐化堕落,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学校教育失衡的消极影响。有的学校注重书本知识的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不够重视,导致许多学生缺乏正确的法制观念,不知何为违法,何为犯罪。有的学校分等级、年级分重点,只注重“尖子学生”的培养,而忽视“后进生”、“双差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甚至放任不管,伤害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致使这些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甚至利用某种违法行为引起周围人的关注,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5.家庭教育失当的不良影响。有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只是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生怕孩子受委屈,缺少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坏习惯。有的是因家长教育简单粗暴,或是父母的不良行为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孩子养成不良品行和习惯。有的是因为家庭结构残缺,长期缺少家庭温暖,父母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了对子女的教育义务,致使一些青少年形成扭曲的人格心理。 6.人格不确定性的内在影响。未成年人生理发展迅速,个人意识增强,自我约束力较弱,心理构成易变,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其心理尚未定型,处于犯罪的“危险年龄”段。少数青少年因自身素质不高,交友不慎,分辨是非能力较差,未成年人涉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主持人:好的朋友们,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市检察院的董宁。主要是和大家探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以及预防对策。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一起来看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是什么。 嘉宾: 1、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青少年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学校要重视并正常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引导他们控制情绪,增强社会应变力,学会处理现实与愿望的矛盾,学会自我调试,做事前理智思考;引导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放弃自卑心理,充满信心地对待生活,能够接纳他人,使自己的心理处于轻松愉快之中;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恋爱问题,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2、大力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针对青少年中许多人不知法、不懂法,有的甚至是法盲的现象,我们要强化法制教育,使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指导其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帮助他们形成依法办事,同违反宪法、法律以及破坏我国法制的行为斗争的思想意识。 3、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宣传。加大法制宣传力度,通过黑板报、展板、橱窗、阅报栏、校报、校园广播、法制讲座、校园网等形式和载体加强法制宣传,形成浓厚的校园法制教育氛围。 4、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青少年的培养与教育,不仅仅是学校一个部门的事,社会各个部门也都负有重大责任。家长要加深对自己孩子的了解,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学校定期联系,帮助学校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 5、净化社区和农村文化环境,规范市场管理,坚决取缔不健康的娱乐场所和杜绝有毒文化产品的流入。社会有义务有责任为青少年营造适合其健康成长的环境,严格管理娱乐场所,开展健康、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防止青少年沾染不良习惯,禁止不良的社会信息毒害青少年的心灵。 6、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净化社会环境。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组织的作用,通过“家长课堂”等形式,向家长普及网络知识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在中小学开设网络使用课程和网络道德教育课程,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要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净化网络环境,加大查禁力度;对网吧、录像厅等社会文化娱乐场所,要从严审批,依法管理,对经营管理人员也要进行法制培训,有效地遏制“黄、赌、毒”在这些场所滋生蔓延;要充分发挥各类先进的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倡导新风正气。 主持人:好的朋友们,今天我们跟大家探讨的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以及预防对策,很高兴今天能够邀请到董宁做客青春讲堂,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