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香港為什麼叫「香港」?
「香港」這個名稱是怎樣得來的呢?要了解「香港」名字的由來,先要看看與香港有關的地方志。歷史上,「香港」這名稱最早出現在明代郭棐《粵大記》書冊附錄的〈廣東沿海圖〉上。〈廣東沿海圖〉是現存最早記錄明朝廣東省新安縣設置以後狀況的地圖。圖中的「香港」指今日鴨脷洲、香港仔一帶,並罕有地詳細畫出香港島的各個村落,如稍箕灣(今筲箕灣)、仰船洲(今昂船洲)、將軍澳等香港地區地名,有些名稱更沿用至今。
地方志是什麼?「地方志」簡稱「方志」,是記述地方情況的書籍。與香港有關的地方志有明代郭棐所著的《粵大記》、清乾隆年間沈廷芳總纂的《廣州府志》、清嘉慶年間舒懋官主修的《新安縣志》等。
▲〈廣東沿海圖〉反映明朝時已對香港各地地名有基本認識。
(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 郭棐《粵大記‧廣東沿海圖》;香港地方志中心後期製作)
香港的地名由來眾說紛紜,常見的說法有以下兩種:
鰲洋甘瀑說
在薄扶林有一條清溪(相傳就是現在的瀑布灣),由山上流至大海,水質甘甜,是遠洋船旅取水補給之地。這條清溪稱為「香江」,而由清溪流出大海的港口,就稱為「香港」。
今日的瀑布灣
▲瀑布灣的瀑布高約 10 米,水源來自薄扶林水塘。
(圖片來源:vincentcheung1119/shutterstock.com)
「運香港口」說
華南盛產香木(莞香),產品多由省城運至港島石排灣,轉以艚船(木船)再分銷各地,由於香港曾作為香木販運的中心,故被稱為「香港」。考查「香港」一名最早見於明代,其時確是香業運輸之高峰時期,「運香港口」的說法有一定可信性。
▲沉香木
(圖片來源:khooiay/shutter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