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变迁中,一座承载着丰富历史与家族记忆的百年老宅,近期因城市更新项目面临征收拆除的命运。然而,围绕这座老宅的权属问题,却引发了多方争议,为项目的顺利推进蒙上了一层阴影。幸运的是,一纸尘封三十年的登记申请书,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为解开这一谜团提供了关键线索。
老宅征收引权属争议
这座位于城市中心地段的百年老宅,见证了数代人的兴衰更迭,是当地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然而,随着城市规划的推进,该地块被纳入征收范围,计划用于建设新的公共设施。然而,在征收过程中,关于老宅的权属问题却突然浮出水面,社区认为该房屋最后一位居住人已去世且没有继承人,社区履行必要赡养义务后应享有部分征收利益,而一位声称系权利人的鲁某则主张该房产为其祖传老宅,因“承祠”而享有权利,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导致征收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三十年前登记申请书重现
面对这一复杂局面,征收部门决定深入挖掘历史资料,以期找到解决权属争议的依据,但一无所获。经过不懈努力,鲁某从家中找到一份三十年前加盖有当地居委会印章的登记申请书,这份申请书详细记录了当时老宅的权属状况、申请人信息,房屋最后一位居住人亦在申请书上签字,为确认老宅的合法权利人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权属争议终得平息
在仔细审查了这份登记申请书后,征收部门依法对老宅的权属进行了确认,并据此制定了详细的征收补偿方案。同时,征收部门还组织争议双方进行了多次调解,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最终促成了权利人和鲁某的和解,他们了解到历史真相后纷纷表示愿意尊重上述证据效力,共同推动老宅征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法官说
这起百年老宅征收权属争议案的圆满解决,不仅展示了历史档案在解决现实法律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进步。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更要珍惜和保护好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的宝贵遗产。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法律意识和证据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共同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撰稿 | 杨鑫森
编辑 | 陈 璐
校对 | 王 萌
原标题:《百年老宅征收谜团终解:三十年前权属登记申请书成关键证据》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