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看完姜子牙呈上来的“出师表”以后说,父亲文王去世的时候是有遗言的,不许以臣弑君,要做好臣子的本分,后世之人不可陷他于不忠,让他背负万代骂名,谁违背了他的遗言,以后冥中都不好相见。可姜子牙说,我怎么能有负于先王呢,现在天下诸侯都在诉纣王的罪状,东南北三大诸侯现在都写书来说要一起出征讨伐他,大家会师于孟津,如果哪一路诸侯不参加的话,就会先问他违抗之罪,先一起来对付他,我害怕耽误国事,所以呈上这出师表,请武王自行定夺。
武王说,那既然是他们三路想去讨伐纣王,那就让他们三路诸侯自己去好了,我们只管守好自己的本分,守好自己的一片本土,又谨遵先王遗命,岂不是好事?姜子牙劝武王说,现在生灵涂炭,我们只是顺天道,救民于水火,如果只顾自己而不顺天道民意,那岂不是我们也一样有罪了?
此时,大夫散宜生在旁也附合支持姜丞相的看法,说如果我们西岐不出兵的话,则会让大家误以为我们助纣为虐,不足以取信于众人呀。况且纣王屡次出兵来伐西岐,让西岐百姓无安乐之日,不如我们也和三路诸侯一起共同讨伐昏君,然后改立明君,这也是天下百姓之福。
经散宜生从旁相劝以后,武王认为所言极是,这是天意,只怪纣王自毁江山,不行人道,乃天数要断成汤江山啊。于是武王同意了姜子牙带兵东征,但在东征时要让姜子牙领兵,自然要从丞相拜为大将军,根据礼制,要筑台拜黄天后土,才能成其拜将之礼。
姜子牙定17条“斩杀令”
等岐山的将台造完了以后,定于纣王三十五年的三月十五吉日金台拜相。姜子牙在拜相日的前两天,也就是十三日,就先将他的军规立起来了,他先定了16条“斩法牌”挂在帅府告知众将,谁违反了这16条军规的,一律斩立决。
这17条当斩的军法是:
1、慢军:闻鼓不进,闻金不退,举旗不起,按旗不伏
2、欺军:呼名不应,点视不到,违期不至,动乖纪律
3、懈军:夜传刁斗,怠而不报,更筹违度,声号不明
4、横军:多出怨言,毁谤主将,不听约束,梗教难治
5、轻军:扬声笑语,蔑视禁约,晓詈军门
6、贪军:所用兵器,克削钱粮,致使弓弩绝弦,箭无羽镞,剑戟不利,旗帜凋敝
7、妖军:谣言诡语,造捏鬼神,假托梦寐,大肆邪说,蛊惑将士
8、刁军:奸舌利齿,妄为是非,调拨士卒,互相争斗,致乱行伍
9、盗军:窃人财物,以为己利,夺人首级,以为己功
10、奸军:所到之地,凌侮百姓,逼淫妇女
11、探军:军中聚众议事,近帐私探信音
12、背军:或闻所谋,及闻号令,漏泄于外,使敌人知之
13、怯军:调用之际,结舌不应,低眉俛首,面有难色
14、乱军:出越赴伍,搀前乱后,言语喧哗,不遵禁约
15、炸军:托伤诈病,以避征进,捏故假死,因而逃脱
16、弊军:主掌钱粮,给赏之时,阿私所亲,使士卒结怨
17、误军:观寇不审,探贼不详,到不言到,多则言少,少则言多
当这十七条“格杀勿论”的军规一贴出来以后,军中人人谨言慎行,每日好好操练,排兵布阵,士气大增。
就连被作为先行官的南宫将军后来被捉又放回来以后,姜子牙也要斩杀了他,恐动摇军心,打头阵的先行官居然第一个被抓,还有脸回军,虽有贵人为他求情免遭死罪,但也将他替换了由刚喜获的魏贲接任头阵先行官。可见姜子牙对于“规矩”是毫不留情。
金台拜将仪式
三月十五日吉日那天,拜将之礼是这样的:
先在奏乐三番后,相府伴着三声炮响开门,武王说,请元帅登辇,子牙谢过后同武王分左右并行至大门上辇,散宜生让武王轻推凤辇三步,西岐城里的所有人都穿着大红衣排出七十里远。
将台前有一座牌坊,写着
“三千社稷归周主,一派华夷属武王”
,将台有三层:
第一层
:按东西南北中五方位的五行属性而设,各立25人。中间穿黄衣,东边穿青衣,西边穿白衣,南边穿红衣,北边穿黑衣。
第二层
:站有365人,手中拿着红色,代表365天。
第三层
:站有72员牙将(中下级军官),代表一年的72候。(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
到了岐山金台以后,武王要先去叫元帅下辇,然后姜子牙面南而立,散宜生开始念拜将祝文,念完之后,姜子牙上到第二层台面东而立,由周公旦念祝文,念完再上到第三层台,姜子牙被授黄钺白旄(黄金装饰的斧头和军旗),面北拜受龙章凤篆(武王的诏书),然后开始奏八音之章,召开念祝文,念完后,姜子牙站在中间发鼓竖旗,军政司让姜子牙带镶着珊瑚玛瑙珍珠碧玉的紫金盔,又献上铠甲,等姜子牙所有的都穿戴好之后,军政司捧上印剑上台,此为令天子协诸侯之物,分别是
令天子旗、令天子印、令天子剑
三物。
姜子牙将此三物高捧过头,武王在下大拜八拜,然后用令天子旗请武王上台面南而坐,姜子牙拜谢,说
“老臣闻国不可从外而治,军不可从中而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节钺之威,臣敢不效驽骀,以报知遇之恩也。”
姜子牙带60万人出兵东征
拜将之礼过后,三山五岳的道友纷纷前来祝贺姜子牙,连他师父元始天尊也大驾光临,对他说:
“姜尚,你四十年积功累行,今为帝王之师,享受人间福禄,不可小视了。你东征灭纣,立功建业,列土分茅,子孙绵远,国祚延长”
,然后又提醒了他此次东征路上会遇到的诛仙阵和万仙阵,姜子牙和丛位道友们每位对饮三杯,真是海量!
姜子牙带60万人马东征,用四个先行官分前后左右排列,各位抓阄决定方位,最后排出的是:
武成王黄飞虎的儿子黄天化打头阵任头队先行官,西岐南宫将军为左哨先行官,武德将军武吉任右哨先行官
(武吉就是上一篇讲过的姜子牙在渭水边钓鱼笑话他不会钓的那位樵夫,后来姜子牙救他一命,拜他为师教他兵法),
哪吒任后哨先行官
。
姜子牙又让抓阄来定三军督粮官的顺序,排出的是
头运为杨戬
(会72变,三只眼带哮天犬),
二运为土行孙
(会地行之术,师父是有困仙绳的俱留孙),
三运是郑伦
(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哼哈二将里的哼将,口吐白气带声,一哼各路神便会从坐骑上跌下来)。
姜子牙又点了46名战将和两名女将,邓禅玉(土行孙之妻)和吉龙公主(玉帝的女儿),其中包括了文王20个习武的儿子,本来文王有99个孩子外加养子雷震子凑满百子,但其中会武的只有36个,先前又阵亡了16位,便只余下20位习武的殿下了。
点将完毕之后,姜子牙又排了“十二阵”: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三山月儿阵,四门斗底阵,五虎巴山阵,六甲迷魂阵,七纵七擒阵,八卦阴阳子母阵,九宫八卦阵,十代明王阵,天地三才阵,包罗万象阵。这些兵法都被姜子牙写在了《太公六韬》里,在北宋神宗时,这本书还被列为武学必读,为《武经七书》之一,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
姜子牙将国事内托给大夫散宜生,外事托给黄滚老将军代理,姜子牙于3月24日出兵东征。当然,在东征的路上还会遇到最后一路前来伐西岐的军队,由孔雀精孔宣带领,因他未列在封神榜上,故西方准提道人觉得与他有缘将他收走,成为他的坐骑,去往西方婆罗树下说三乘,享西方极乐。
之后再遇五关险阻,在界碑关下遇截教掌门通天教主所摆的“诛仙阵”,又过“万仙阵”,应了元始天尊在姜子牙拜相后前来饯行时提醒的那句“界牌开过诛仙阵,穿云关下受瘟癀;谨防‘达兆光先德’,过了万仙身体康。”
在“万仙阵”是所有神仙最后一次的渡劫,历过此次劫难以后方能各自回山清静修行,研读黄庭,姜子牙也算历完了七死三灾之劫数。后面便是临潼关,再到渑池,过了黄河就是孟津,与各大诸侯会师的地方,朝歌城便在咫尺之间。
此时的商纣王依然与妲己三妖于鹿台上风花雪月,轻慢朝政,以天子人皇自居,不知兵临城下,危在旦夕,守关之将中有些以食君之禄为忠节死守,有些识时务随大势归顺周王室,那些在纣王眼里的能人异士,也不过是大厦将倾,又何能以一柱支撑?
正如《封神演义》里这样说: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君正则居其位,君不正则求为匹夫不可得,惟有德者能君之。
姜子牙助武王兴周,建周王朝八百年之锦绣江山,乃武王仁德,天下归顺,人神共举,顺天应民,道之所在也!
天下之事,皆于天道中循环,斗转星移,朝代更替,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为水,掌舵人,当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方可基业长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