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1993年的时候,中国就吃了一次美国的亏,当时美国怀疑中国正在海域行驶的“银河号”货轮运输着一些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美国为了检查此货轮的物资将银河号所在的海区GPS关闭。
当时这艘货船恰恰就是用GPS进行导航的,关闭GPS后,货船一时分不清东西南北,没有办法进行正常行驶,被迫搁浅接受美方检查。
不过美方并没有在货轮上检查出来制造化学武器的证据,这就是当时震惊全国的“银河号事件”。
在此次事件以后,我国意识到了依赖GPS的严重性,为了不让美国“卡喉咙”,在随后的1994年,北斗卫星的导航的工程建设正式启动。
随着中国近些年来的不断发展壮大,在卫星导航方面也有着傲人的成绩,目前的卫星导航的系统已经有了覆盖全球的能力,在全国建成了2000多个的基准站,能提供出来精确度甚至达到毫米的精准定位服务。
还在交通运输,通信,水文监测,包括农林渔业都进行着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更是飞入寻常百姓家,对于民用的电子商务阶段,导航方面,各种飞机,火车,车辆都受益无穷,甚至在家电上面的智能化终端制造上在潜移默化的便捷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更是创新了短报文服务,而这种服务对于一些紧急通信的情况下,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当面对一些突发情况。
当其他卫星系统的用户只能通过定位了解到“我在哪”的时候,北斗系统的用户不单知道自己的定位,还能让其他人知道用户此时在哪里,在干什么,在实用性方面更是特别的强。
2008年,汶川地震就体现过此功能的重要性,这个功能也成为了当时救援队的得力助手,对于72小时的抢救时间,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有效的利用。
为何我国还在使用GPS
虽然北斗系统已经在全世界都进行了大面积的普及,并且北斗系统的精度还有短报文通信上具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仍然在市场占据的份额还不够高,GPS仍然占据着一定的地位。
而这么多人仍然使用GPS的一个原因就是免费了,凭借着美国投入的巨大投资,且向全世界免费,也让很多还没有开发出属于自己独立的卫星系统的国家,没有理由拒绝这个卫星系统。
当然,美国可不是活雷锋,美国这么精明的国家自然也会打着他们自己的小算盘,因为GPS是单向体制通信的,它的原理基本和广播电视塔相类似。
就如平时广播电视塔发送的一些信号,当一些收音机收到这些信号了以后,就可以正常收听电视塔所发送的信息,但是电视塔是不能查询到是由哪些收音机来听的,更不知道有几个。
而GPS同样,当GPS发出信号了以后,在全球接受GPS信号的人是谁,到底有多少人,同样GPS是查询不到的,那如果这样来说的话,即使GPS不免费那也无法知晓到底是谁使用的,所以就算收钱也不知道问谁来收。
就算对卫星系统和WIFI一样进行加密传输,更是不现实的,由于加密传输是单向通信机制的短板,是先天性的障碍,就算可以这样子弄的话,特别容易被破解的。
而反之,GPS免费的话,则会吸引全世界对于GPS的使用,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一旦GPS普及到全球各地的话,这样的话对于美国来讲,是有利于美国以GPS控制全世界的想法的。
所以GPS不是白白的让你使用的,对于美国是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利益的,特别是在军事上更是不言而喻。
一旦对于GPS形成了强烈的依赖,以目前的国际变幻莫测的形势来看,战争随时一触即发,一旦打响战争,美国把你的GPS一停,这可就不战而败了。
而这也就是我们中国建造北斗卫星最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不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当中国北斗卫星系统发展到如今,不仅预防了美国卡喉咙的情况,更加以免费提供公开的卫星导航服务的形式,开展了全方位的国际化高水平的合作交流合作。
但是既然北斗也同样是免费的,为什么还是不如GPS呢?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北斗系统和GPS对比起步较晚。
很多小国家和我们中国是不一样的,因为在全球定位系统上面,需要花费的人力还有财力特别浩大,根本不是这些国力微弱的小国家可以承受得起的,所以这些国家也不会往这方面下太大的心思。
因为GPS使用的时间较长,生态系统比较成熟,用的比较习惯,而和GPS对标的北斗系统没有甩开太多的差距,所以使得很多国家老老实实的继续使用着GPS,所以在中国对于北斗系统导航的全球应用推广,还是有着一定的挑战的。
北斗的未来
虽然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进行GPS的研发使用了,而北斗卫星导航却后来居上,也足以代表,中国在这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了。
而对比GPS,北斗的精度还有短报文通信功能,都是属于北斗的一大特点,而目前,全球的范围内,北斗系统已经和137个国家签下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随着这些全球组网方面的成功,相信北斗系统的未来一片大好。
近些年来,因为北斗系统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全面发展,更是在多个行业,包括电力,通信基础设施这些领域的深度应用,北斗系统也让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充当了科技的先锋,展望未来,北斗系统有着一定的规划的。
北斗卫星责任重大,将更好的对于国际社会的发展还有造福国人进行着一系列的升级,相信以中国的实力还有人民的智慧,祖国将更加繁荣昌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