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董卓进京后掌握朝政,他废除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从而开启汉献帝刘协几十年的傀儡生涯。在凉州军团掌权的7年里,汉献帝先是被董卓裹挟,被迫从洛阳迁都长安。后来汉献帝摆脱李傕、郭汜的控制,又从长安东归洛阳。汉献帝的这条东归之路不仅充满惊险,而且混乱不以、乱七八糟。接下来,我为大家讲一讲。
吕布刺死董卓后,凉州集团群龙无首。董卓手下的凉州部队,不愿任人宰割、坐以待毙,于是在贾诩的建议下,他们联合反抗,并最终攻下了长安,朝廷再次落入凉州集团的手中。
具体一点,这时候的朝廷主要被李傕、郭汜、樊稠和张济四个军阀掌控了。汉献帝原本只被董卓一人挟持,现在倒好,被四个人挟持了,这皇帝当的可真倒霉。李傕官最大,拜为车骑将军;郭汜排第二,拜为后将军;樊稠排第三,拜为右将军,这三人共掌管朝政。张济官最小,拜为镇东将军,镇守在关中的东大门——弘农郡。这四路军阀纵兵抢掠、无恶不作,关中尸横遍野、民不聊生,比董卓时期还过份。不久之后,凉州集团出现内讧。
几个军阀大佬待在一起,不内讧才是怪事呢?他们为了争权夺利而大打出手,先是实力最强的李傕刺杀了樊稠,然后,李傕和郭汜互相攻打了几个月,双方的实力由此大减。后来李傕劫持了汉献帝,郭汜劫持了文武百官,双方的矛盾无法化解。汉献帝在李傕的手里,甚至连吃顿饱饭都是奢望,皇帝做到这份上真是没谁了。
这时候,镇守弘农郡的张济前来调停李傕与郭汜的矛盾。张济可没安好心,表面上是来调停的,实际上是来夺权的,他想趁李、郭二人实力大减之际,把汉献帝劫持到弘农郡为自己谋利。经过张济的调停,李、郭二人很快便化解了矛盾。随后,在汉献帝的一再要求下,再加上有张济支持,李、郭二人同意放汉献帝东归洛阳。
护送刘协东归的军阀主要有三个人。一个是董承,原董卓部下,此刻是刘协的嫔妃董贵人的父亲。一个是杨奉,原是黄巾军残部白波军的将领,后成为李傕部下,不过之前已背叛李傕自立门户。还有一个人叫杨定,也是原董卓的部下。
经过一致商定,让汉献帝走弘农郡回洛阳。张济可不傻,弘农郡可是他的防区,他就等着汉献帝经过弘农郡的时候扣下汉献帝,为自己所用。但事情没往这方面发展。
东归大军来到了华阴,华阴是军阀段煨的防区。段煨原是董卓手下的五个中郎将之一,但他没参加反攻长安,一直驻守在华阴。段煨给汉献帝送去了物资和车马,并请皇帝去他的营地。然而,杨定、杨奉等人却诬陷段煨蓄意谋反,于是,他们不顾汉献帝的反对去攻打段煨,一连十几天都没有攻下来。虽然段煨是挨打的一方,但每天坚持给汉献帝以及百官送去吃的东西,并没有二心。随即,在汉献帝的调停下,终止了战斗。因这些事,浪费十几天的行程,所以造成后面很严重的后果。
这时候,对于汉献帝东归一事,李傕和郭汜反悔了。他们可不舍得丢弃皇帝这张王牌,于是他们联合起来,打着救援段煨的旗号去劫持汉献帝。护送汉献帝东归负责殿后的杨定被郭汜击溃,逃亡荆州。
恰恰此时张济也反悔了,于是李傕、郭汜和张济一起联手追击汉献帝。这下可糟了,他们三个人就是当年一起攻打长安的那伙人,这等于他们又回来了,不过攻打的方向不一样了,这次是往东。这时候,护送汉献帝的只还有董承和杨奉两支军队。
双方在函谷关附近大战一场,董承和杨奉大败,损失惨重。这一仗不仅死了很多士卒,而且把辎重物资、女眷家属都抛弃了,就连皇家器物、图籍、法典、符契什么的都丢了。
接下来,杨奉和董承表面上假意向李傕等人求和,以迷惑对方,私下里却秘密派人去河东郡搬救兵。这时候河东郡有白波军、南匈奴等势力,因为被朝廷收编比当盗贼强,所以他们都很乐意出兵救汉献帝。于是,白波军将领李乐、韩暹、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贤王去卑,一同率领数千人去救汉献帝。
有了这些人的加盟很快就击败了李傕等人,并斩杀数千级。但是,李傕等人还是不死心,依然穷追不舍,双方又是大仗一场,比在函谷关死的人还多。好不容易到达陕县,李傕等人像狗皮膏药一样,又一次粘了过来,派士兵围着汉献帝的营寨大喊大叫。
为了甩掉李傕等人,汉献帝决定先渡过黄河去河东郡。接下来,又是一个血腥的场面。由于船只稀缺,士卒们纷纷争抢过河的机会,董承见状,挥戈制止,瞬间便有众多被砍断的手指头散落一地,触目惊心。
还好,汉献帝有惊无险的渡过了黄河,然后住在百姓家里。汉献帝这一路真是倒了大霉了,不仅整天提心吊胆,而且还经常饿肚子。此时,河内郡太守张扬派人送来了大量的生活物资,这才让汉献帝安定下来,并定都在安邑县。
随后,张扬派人去修缮洛阳宫殿。与此同时,荆州刘表也送来了不少军用物资,并协助修缮洛阳宫殿。不久之后,汉献帝终于回到了洛阳。
汉献帝东归洛阳之路,真是充满了艰险、血腥和混乱。在这个过程中,李傕、郭汜和张济绝对是乱臣贼子。而护送汉献帝东归的董承、杨奉、韩暹等人也不是什么善茬,虽然他们有所图谋,但终究还是立下了大功。